地理科学(乡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501 校内专业代码:2011 学位授予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贝斯特bst3311方针,面向乡村基础贝斯特bst3311改革与发展需要,培养拥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坚定的贝斯特bst3311信念和深厚的地理情怀,甘于扎根乡村中学地理教学岗位,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素养和宽厚的地理专业知识基础,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和现代贝斯特bst3311技术,具有地理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中学从事教学、教研和贝斯特bst3311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地理教师。
毕业5年后,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能够自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修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甘于奉献家乡的乡村贝斯特bst3311事业,具有乡村贝斯特bst3311情怀。。
2.具备系统的地理思维、开阔的地学视野和扎实的地理专业基础,善于钻研地理教学问题,能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并将之融入教学实践。
3.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掌握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能够主动开展基础贝斯特bst3311教学改革,能够针对乡村中学贝斯特bst3311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4. 熟悉乡村中学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特点,通过校内外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视角、地学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实现地理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
5.能紧跟国内外地理贝斯特bst3311发展动态,正确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局限,追求自我完善,主动通过继续贝斯特bst3311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具备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二、毕业要求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师德规范。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把新时代党的贝斯特bst3311方针贯彻到贝斯特bst3311教学工作全过程;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贝斯特bst3311政策法规,以周恩来精神育人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老师。
1.1 政治立场。能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贝斯特bst3311方针。
1.2 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周恩来精神育人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1.3 依法执教。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贝斯特bst3311政策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责任和义务。
2.贝斯特bst3311情怀。理解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性和专业性,甘于为乡村贝斯特bst3311奉献青春,对扎根乡村中学地理教学一线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生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 学科情怀。对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的意义、价值有积极的认知和评价,能理解中学地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拥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家国情怀,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为荣,对投身乡村中学地理贝斯特bst3311教学工作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2 学生情怀。尊重学生人格,具有奉献精神,富有爱心和责任心,拥有耐心与细心,能自觉提升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完善品格、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
3.学科素养。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及方法;了解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地理学科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联系,了解地理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具备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具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的能力。
3.1 基本素养。熟练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和基本技能,能结合案例说明主要知识点的内涵,形成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掌握地理探究的基本方法,建立起人地协调、区域比较、综合分析等地理思维模式。
3.2 相关知识。了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社科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及与地理科学的联系,理解地理学科与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联系,了解地理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
3.3 基本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初步具备开展地理学科研究的能力。
4.教学能力。掌握贝斯特bst3311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教师通用职业技能和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贝斯特bst3311学、心理学基础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能够针对乡村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乡村中学教学条件,依据现行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了解国内外中学地理贝斯特bst3311教学改革发展动态,初步具备开展乡村中学地理贝斯特bst3311教学研究的能力。
4.1 基础能力。掌握贝斯特bst3311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教师通用职业技能和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贝斯特bst3311学、心理学基础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4.2 实施能力。能够针对乡村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乡村中学教学条件,依据现行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初步习得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与策略,能够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地理信息技术及现代贝斯特bst3311技术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和指导中学地理实践活动;能够进行学业评价,合理诊断学生地理学习质量。
4.3 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外中学地理贝斯特bst3311教学改革发展动态,掌握中学地理贝斯特bst3311教学研究方法,初步具备开展乡村中学地理贝斯特bst3311教学研究的能力。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乡村中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贝斯特bst3311等贝斯特bst3311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5.1 德育为先。能够认识德育的重要作用,自觉开展德育工作,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够根据乡村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能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地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
5.2 工作能力。掌握班级组织、建设和管理的工作程序、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贝斯特bst3311等贝斯特bst3311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引导学生理想信念、心理和学业等多方面协调发展。
6.综合育人。了解乡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贝斯特bst3311规律。理解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地理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贝斯特bst3311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贝斯特bst3311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贝斯特bst3311和引导。
6.1 学科育人。了解乡村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贝斯特bst3311规律,理解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掌握地理学科综合育人的路径,自觉在地理教学中有机进行综合育人设计。
6.2 活动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和贝斯特bst3311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初步具备综合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将育人理念融入校园文化、班团活动、主题贝斯特bst3311、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中,对学生进行贝斯特bst3311和引导。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国内外基础贝斯特bst3311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贝斯特bst3311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贝斯特bst3311教学问题。
7.1 学习发展。能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自主进行知识深化和拓展的意识,了解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发展阶段和路径方法,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愿景,形成专业发展意识,能结合国内外中学地理贝斯特bst3311改革发展动态和新时代中学贝斯特bst3311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学习活动和职业生涯。
7.2 反思创新。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能尝试借鉴国内外中学地理贝斯特bst3311教学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开展地理贝斯特bst3311教学,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发现、思考、分析问题以及解决贝斯特bst3311教学问题。
8.沟通合作。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能投身团队合作学习和研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的积极体验。
8.1 人际沟通。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初步具备在中学地理贝斯特bst3311教学实践中与领导、同行、家长和社区沟通的能力。
8.2 团队合作。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地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积极作用,能主动参与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三、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8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
地理学、贝斯特bst3311学。
(二)核心课程:
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人文地理学A、经济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中学贝斯特bst3311基础、中学地理教学论
五、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一)各类课程学时数和学分数统计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学时数 |
学时比例 |
通识通修平台 |
必修 |
39 |
22.67% |
592 |
23.79% |
指定选修 |
4 |
2.33% |
64 |
2.57% |
任意选修 |
6 |
3.49% |
96 |
3.86% |
学科专业 基础平台 |
必修 |
38.5 |
22.38% |
696 |
27.97% |
选修 |
4 |
2.33% |
64 |
2.57% |
专业模块 |
必修 |
24.5 |
14.24% |
432 |
17.36% |
选修 |
7 |
4.07% |
112 |
4.50% |
教师贝斯特bst3311模块 |
必修 |
22 |
12.79% |
416 |
16.72% |
选修 |
1 |
0.58% |
16 |
0.64%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 |
19 |
11.05% |
/ |
/ |
素质拓展计划 |
必修 |
7 |
4.07% |
/ |
/ |
合 计 |
172 |
100% |
2488 |
100% |
(二)实践性课程统计
类 别 |
学分 |
学分比例 |
学时 |
周数 |
实验实践课时 |
15.5 |
9.01% |
416 |
/ |
贝斯特bst3311见习、贝斯特bst3311实习、贝斯特bst3311研习 |
8 |
4.65% |
/ |
20 |
专业技能训练 |
1 |
0.58% |
/ |
20 |
专业实习 |
3 |
1.74% |
/ |
6 |
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
7 |
4.07% |
/ |
18 |
素质拓展计划 |
7 |
4.07% |
/ |
/ |
合 计 |
41.5 |
24.13% |
/ |
/ |
(三)各学期考试课程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考试课程(门) |
5 |
6 |
5 |
6 |
4 |
3 |
/ |
/ |
(四)各学期周学时数统计
学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周学时 |
24 |
26 |
27 |
27 |
21 |
23 |
/ |
4 |
七、其他有关说明
1.考核类型中,C为考核,S为考试;通识通修平台中,学时后加“*”标注的,不计入总学时。通识通修平台课程和教师贝斯特bst3311模块课程中实践学时后加“*”标注的,由学生登录在线开放课程或慕课进行自修。
2.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方式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并可置换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具体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3.为加强师范生师德养成,师范专业基础必读书应包含周恩来思想、生平和精神风范以及审美贝斯特bst3311类、教师贝斯特bst3311类名著并落实读书报告等要求;文化素质讲座应包括不少于3次师德、教师职业规划与发展等教师贝斯特bst3311类讲座,学校层面讲座由教师贝斯特bst3311贝斯特bst818手机版登录统筹开设;社会实践与劳动活动中至少包含1次围绕基础贝斯特bst3311调查、基础贝斯特bst3311志愿者活动、支教等教师贝斯特bst3311相关活动。具体安排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4.实践周课程据本专业所制定具体实践方案执行,统一安排集中实践教学或其他短周期教学任务,原则上安排在第19-20周组织实施,部分实践活动根据需要也可以提前实施。
5.教师通用职业技能与学科教学技能实训包含多个环节,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方案中列出考核及成绩录入时间,各环节具体安排见附表1。
6.技能训练、贝斯特bst3311实习、贝斯特bst3311研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根据需要安排基础贝斯特bst3311兼职教师独立或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具体安排见附表2。
附表1.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2.合作培养计划
3.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图
4.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活动)关系表
5.基础必读书目
修订人:蔡安宁 曹 蕾
审核人:毛广雄
2020年4月20日
附表1: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实践周/技能训练 项目名称 |
学分 |
周数 |
开设学期 |
备注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教师通用 职业技能 |
钢笔字 |
0.5 |
12 |
* |
* |
* |
* |
* |
* |
|
|
1、技能训练由贝斯特bst818手机版登录组织,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贝斯特bst818手机版登录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教师辅导。 2、第6学期组织集中考核,登录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师范生实践技能考核合格证书。 3、按学校相关文件要求,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贝斯特bst3311实习。 |
粉笔字 |
* |
* |
* |
* |
* |
* |
|
|
毛笔字 |
* |
* |
* |
* |
* |
* |
|
|
教师口语 |
* |
* |
* |
* |
* |
* |
|
|
学科教学 技能 |
地理课件制作 |
0.5 |
8 |
|
|
* |
* |
* |
* |
|
|
地理板图板画 |
|
|
* |
* |
* |
* |
|
|
说课 |
|
|
|
|
* |
* |
|
|
试讲 |
|
|
|
|
* |
* |
|
|
贝斯特bst3311见习(1) |
0.5 |
1 |
|
|
* |
|
|
|
|
|
包括组织各类讲座、中学现场观摩、交流讨论。 |
贝斯特bst3311见习(2) |
0.5 |
1 |
|
|
|
|
* |
|
|
|
贝斯特bst3311实习 |
6 |
16 |
|
|
|
|
|
|
* |
|
第1-16周按照学校统一安排,以集中实习为主。 |
贝斯特bst3311研习 |
1 |
2 |
|
|
|
|
|
|
* |
|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结合贝斯特bst3311实习,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
学年论文 |
1 |
6 |
|
|
|
|
|
* |
|
|
第6学期第11-16周完成。 |
毕业论文 |
6 |
12 |
|
|
|
|